發布時間:2015-08-18
其中,建筑工業化是主要手段之一。建筑工業化的主要標志是建筑設計標準化、構配件生產工廠化、施工機械化和組織管理科學化,是設計、生產、安裝全過程生產方式的變革。根據統計資料,采用工業化建造方式的住宅建筑,能夠實現節約能耗約20%,節約用水63%,可減少木材用量87%,可減少建筑垃圾約91%,施工現場基本無揚塵,充分體現了“綠色建筑”四節一環保的特點。
此外,由于構件配件工廠采用機械化生產,尺寸偏差小,建筑整體品質較高。目前,全國每年建筑規模保持在20億平方米左右,2014年住宅開工面積為12.5億平方米。如果2014年我國新開工住宅中20%采用工業化方式建造,節電量約為葛洲壩電站1.5個月的發電量,節水量約為7個西湖水量,節約木材量約為18萬公頃森林。推廣建筑工業化,不僅對建筑業本身是一場革命,對于節能減排同樣是一次新的技術革命,對于保護生態環境、發展綠色GDP也至關重要。
因此,筆者建議,應該把建筑工業化作為推廣綠色建筑的重點,一方面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,另一方面是從綠色、低碳、稅收補貼等幾個方面進行扶持。具體來說,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:
一是建筑工業化應作為綠色建筑星級評價的必要條件。
采用工業化方式建造,施工過程綠色、節能、節水、節材,對環境污染小,應作為綠色建筑二星和三星級評價的必要條件。現有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中,工業化建造方式所占比重低,應啟動綠色建筑相關設計和評價標準的修訂,提高建筑工業化所占比例,采用工業化建造方式,在綠色評星方面給予重點支持。同時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的綠色建筑補貼政策,可降低工業化建筑成本。
二是降低工業化住宅的交易契稅。
加大建筑工業化節能、綠色的宣傳力度,引導公眾關注工業化住宅對環境保護、節能減排的貢獻,使公眾認識到推行建筑工業化對降低能耗、環境保護的重要性,同時對于購買工業化方式建造的精裝修住宅,可享受相應比例的契稅補貼政策,讓購房者得到實惠,認同工業化建造方式。
三是出臺建筑工業化地方低碳經濟獎勵政策。
對建筑工業化的上下游企業,如預制構件生產企業、施工安裝企業、工業化新技術研發企業,各地方政府應制定相關低碳經濟扶持政策,鼓勵其在技術上創新,支持其擴大市場份額,在財政補貼、信貸、稅收優惠等方面予以傾斜,逐步降低其成本,扶持從事建筑工業化的企業做大做強,以彌補現階段建造成本的增加,加快建筑工業化推廣。
四是出臺對于傳統建造方式的相關限制政策。
各地方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,逐步出臺針對傳統建造方式的相應經濟處罰政策,對于施工揚塵、現場材料浪費、環境污染、二次裝修垃圾排放等方面逐步制定相關限制政策以及經濟處罰政策,倒逼傳統建筑業企業進行技術創新,向工業化建造轉型升級。
(作者系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主任)